在去年“大气十条”第一阶段完成后,人们把投向天空的目光转向了水,各地陆续吹响了黑臭水体治理的集结号,在目前已经有着良好的基础和着力点的情况下,黑臭水体治理的市场空间势必又将进一步扩大。

政策来袭,制定完成目标
近日,生态环境部表示,五月初,生态环境部将于住建部联合启动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其行动范围涉及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以及全国其他部分地级城市。
据介绍,为了保证此次专项行动,两部门计划分三批次对涉及城市进行督查,采取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经验,以群众的满意度为首要标准,以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为着力点,全面摸清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督促地方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从根本上解决黑臭水体问题。
由于2017年的“水十条”目标任务尚未完成,环境部表示,此次行动仍以2017年需完成的目标任务为重点,并督促各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此确保完成2020年工作目标。
市场空间加大
根据2016年年底发布的《“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的数据显示,整个“十三五”期间,我国需要整治的城市黑臭水体个数为1992个,总长度为5904公里,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控源截污涉及的设施建设投资约为1700亿元。
住建部的数据也显示,截至到4月17日,全国22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黑臭水体总认定数高达2100个,其中1120个完成治理,占比53%,790个治理中,190个处于方案制定中。
根据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动态数据,2017年底“水十条”大考的成绩不甚理想。以平均每条黑臭水体治理长度3千米,投入成本3500万/千米来测算,为达成10%的控制目标,预计重点城市建成区有约1000亿市场规模。考虑到城镇、农村地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市场空间将超过4000亿元。
虽然黑臭水体治理是一件改善民生的好事,但我们在动手治理之前也要好好研究方案,毕竟治理黑臭水体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我们要把好事做好,避免急功近利。